螳螂
词语 | 螳螂 |
---|---|
拼音 | táng láng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昆虫,全身绿色或土黄色,头呈三角形,触角呈丝状,胸部细长,有翅两对,前腿呈镰刀状。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有的地区叫刀螂。解释:
(一)、亦作“螗螂”。即螳蜋。
明 徐渭 《代云南策问》之一:“此犹可委曰 跖 犬不忘吠 尧 ,螗螂盲虫不知有车辙耳。” 艾青 《怜悯的歌》:“他的头发鬈曲,皮肤黧黑,身体瘦削像一只螳螂。”参见“ 螳蜋 ”。
释义:
1.亦作"螗螂"。 2.即螳蜋。
造句:
1、2) 螳螂一见到蝗虫,两翅就斜斜地伸向两侧,尾端剧烈地上下摇动,发出呼呼地响声,两对后足把整个身体高高撑起,全身几乎直立起来。
2、3) 螳螂是肚大腰圆、行动缓慢的昆虫。它的一对前足,犹如刀斧手高举的大刀,所以有些地区也称它为“刀螂”。
相关词语:
鹤势螂形螳臂当车螳臂当辙螳臂挡车螳螂奋臂螳螂黄雀螳螂拒辙以螳当车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蜋之卫螳螂捕蝉螳臂当辕蛮睫螳轮螳臂扼辙螳螂捕蛇以螳挡车蜣螂抱粪螳臂自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