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语词典 > 漏刻

漏刻

词语漏刻
拼音lòu kè
字数2字词语
形式ab式词语

意思:

(一)、古计时器。即漏壶。因漏壶的箭上刻符号表时间,故称。《六韬·分兵》:“明告战日,漏刻有时。”《汉书·哀帝纪》:“漏刻以百二十为度。”颜师古 注:“旧漏昼夜共百刻,今增其二十。”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义解·释道祖》:“山中无漏刻,乃於泉水中立十二叶芙蓉,因流波转,以定十二时,晷影无差焉。”宋 彭乘《墨客挥犀》卷七:“国朝置天文院於禁中,设漏刻、观天臺、铜浑仪,皆如司天监,与司天监互相检察。”
(二)、顷刻。《汉书·王莽传中》:“捕斩虏 騶,平定东域,虏 知 殄灭,在于漏刻。”《资治通鉴·汉王莽地皇二年》:“莽 召问羣臣禽贼方略,皆曰:‘此天囚行尸,命在漏刻。’”胡三省 注:“言得罪於天,死在须臾。”清 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一:“丁亥岁三月晦日,忽被急徵鋃鐺拖曳,命在漏刻。”
(三)、借指时间。唐 刘长卿《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诗:“沧州 离别风烟远,青琐幽深漏刻长。”

解释:

(一)、古计时器。即漏壶。因漏壶的箭上刻符号表时间,故称。

《六韬·分兵》:“明告战日,漏刻有时。”《汉书·哀帝纪》:“漏刻以百二十为度。” 颜师古 注:“旧漏昼夜共百刻,今增其二十。”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释道祖》:“山中无漏刻,乃於泉水中立十二叶芙蓉,因流波转,以定十二时,晷影无差焉。”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七:“国朝置天文院於禁中,设漏刻、观天臺、铜浑仪,皆如司天监,与司天监互相检察。”

(二)、顷刻。

《汉书·王莽传中》:“捕斩虏 騶 ,平定东域,虏 知 殄灭,在于漏刻。”《资治通鉴·汉王莽地皇二年》:“ 莽 召问羣臣禽贼方略,皆曰:‘此天囚行尸,命在漏刻。’” 胡三省 注:“言得罪於天,死在须臾。”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一:“丁亥岁三月晦日,忽被急徵鋃鐺拖曳,命在漏刻。”

(三)、借指时间。

唐 刘长卿 《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诗:“ 沧州 离别风烟远,青琐幽深漏刻长。”

释义:

①即漏壶:明告战日,漏刻有时。参见“漏壶”。 ②顷刻:此天囚行尸,命在漏刻。

相关链接

相关词语:

暗室屋漏补苴罅漏不愧屋漏不欺屋漏补阙挂漏春光漏泄春宵一刻刺心刻骨盛水不漏丹楹刻桷滴水不漏刁钻刻薄点水不漏雕虫篆刻雕文刻镂雕虫刻篆雕心刻肾多鱼之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