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节
词语 | 女儿节 |
---|---|
拼音 | nǚ ér jié |
字数 | 3字词语 |
形式 | abc式词语 |
意思:
(一)、明清时京城女子习俗之一。(二)、指七夕。
解释:
(一)、 明 清 时京城女子习俗之一。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端阳》:“饰小女尽态极妍,已嫁之女亦各归寧,呼是日为女儿节。”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花糕》:“九月九日,都人以麪为糕……父母迎其女来食,曰女儿节。”
(二)、指七夕。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七月七,是女儿节,只这名字已有无限的温柔。”
释义:
1.明清时京城女子习俗之一。 2.指七夕。
造句:
1、每年的3月3日是日本的女儿节,也叫桃花节。
2、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相关词语:
北宫婴儿伯道无儿不拘小节巴高枝儿白首一节柏舟之节卑躬屈节秉节持重别生枝节不拘细节不修小节痴儿呆女痴男怨女寸男尺女戳无路儿错节盘根大节不夺蹈节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