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
词语 | 科考 |
---|---|
拼音 | kē kǎo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一)、科学考察:深入南极腹地进行科考。(二)、科举考试:上京科考。科考落第。
解释:
(一)、 明 清 科举,乡试前由学官举行的甄别性考试。生员达一定等第,方准送乡试。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次年,宗师 田洪 録科考, 韩子文 又得 吴太守 一力举荐,拔为前列。”《明史·选举志一》:“提学官在任三岁,两试诸生。先以六等试诸生优劣,谓之岁考……继取一二等为科举生员,俾应乡试,谓之科考……其等第仍分为六,而大抵多置三等。三等不得应乡试。”《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我要到府里科考。”
(二)、指科举考试。豫剧《卷席筒》:“我有心进京科考,怎奈手无盘费,难以起身。”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功名欲望》:“说自己因科考受绌,弄得走投无路。”
释义:
1.明清科举﹐乡试前由学官举行的甄别性考试。生员达一定等第﹐方准送乡试。 2.指科举考试。
造句:
1、 爸爸斩钉截铁地说:“等你三科考试都满分时,一定带你去迪斯尼乐园玩。”。
2、 学而优则仕”,在科举时代,是指知识分子在科考中成绩卓异,才能求得一宫半职。
相关词语:
班班可考插科打诨插科使砌撮科打哄撮科打閧打诨插科发策决科发科打诨横科暴敛金科玉律金科玉条金科玉臬开科取士考绩幽明科班出身科头跣足科头箕踞历历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