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语词典 > 七臣

七臣

词语七臣
拼音qī chén
字数2字词语
形式ab式词语

意思:

(一)、《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郑玄注:“七人谓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唐玄宗注:“争谓諫也。”后以“七臣”泛指谏臣。
(二)、七种人臣。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姦臣、乱臣。
(三)、七位人臣。

解释:

(一)、《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郑玄 注:“七人谓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 唐玄宗 注:“争谓諫也。”后以“七臣”泛指谏臣。

《后汉书·刘瑜传》:“惟陛下设置七臣,以广諫道。”

(二)、七种人臣。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姦臣、乱臣。

《管子·七臣七主》:“或以平虚,请论七主之过,得六过一是,以还自镜,以知得失,以绳七臣。” 郭沫若 等集校:“七臣正具六过一是,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姦臣、乱臣。”参阅《管子·七臣七主》。

(三)、七位人臣。

《文选·陆机<五等论>》:“在 周 之衰,难兴王室,放命者七臣,干位者三子。” 李善 注:“七臣: 蔿国 、 边伯 、 詹父 、 子禽 、 祝跪 及 頽叔桃子 、 宾起 。”

释义:

1.《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郑玄注:"七人谓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唐玄宗注:"争谓谏也。"后以"七臣"泛指谏臣。 2.七种人臣。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奸臣﹑乱臣。 3.七位人臣。

相关链接

相关词语:

七返丹昂藏七尺北面称臣逋逃之臣不臣之心不按君臣臣门如市臣心如水称臣纳贡才高七步负险不臣割地称臣孤臣孽子骨鲠之臣贵极人臣横七竖八夹七夹八君辱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