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语词典 > 南戏

南戏

词语南戏
拼音nán xì
字数2字词语
形式ab式词语

意思:

古典地方戏的一种,南宋初年形成于浙江温州一带,用南曲演唱。到明朝演变为传奇。也叫戏文。

解释:

(一)、即南曲戏文。

宋 元 时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和北方的杂剧、院本相对称。由 宋 杂剧、唱赚、宋词以及里巷歌谣等综合发展而成。一般认为是 中国 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 元 代虽不如杂剧盛行,但在南方民间仍广泛流传。 明 成化 、 弘治 以后,南戏进一步发展演变为传奇。对 明 、 清 两代的戏曲影响颇大。 明 祝允明 《猥谈》:“南戏出于 宣和 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 明 徐渭 《南词叙录》:“南戏始于 宋 光宗 朝, 永嘉 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号曰‘永嘉杂剧’”。

释义:

也称“戏文”。宋元时流行在中国南方的戏曲艺术。因最初形成于温州(今属浙江),故也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萌芽于民间歌谣、小曲,曾受诸宫调和宋杂剧等影响。北宋末、南宋初已形成,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之一。音乐上以南曲为主。剧本今知约二百种,全本留传的仅《张协状元》、《小孙屠》、《荆钗记》、《琵琶记》等十多种,另有数十种存有残曲。

造句:

1、本文以这两个南戏中常见的形象为切入点,论及宋元南戏婚变主题的演进过程及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

2、他把自己的戏叫作“传奇”,并试图吸取南戏的精神:在形式、时空背景、人物设置、情节构造、意境以及语言等方面继承南戏。

相关链接南戏造句

相关词语:

矮子看戏矮人看戏北门南牙班衣戏采班衣戏彩斑衣戏彩北辙南辕波罗塞戏唱对台戏闯南走北大江南北东箭南金东南半壁东南雀飞东西南北斗南一人断线偶戏地北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