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操
词语 | 节操 |
---|---|
拼音 | jié cāo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气节,操守。解释:
(一)、气节操守。
《韩非子·五蠹》:“其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后汉书·伏隆传》:“ 隆 字 伯文 ,少以节操立名,仕郡督邮。”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承家节操尚不泯,为政风流今在兹。”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吴翠凤》:“邑令敬其节操,为悬额题旌,并佽助焉。” 夏衍 《秋瑾传》第三幕:“你这些鬼话……可决不能欺骗有血性有节操的革命党!”
(二)、指乐曲的节拍。
《文选·王褒<洞箫赋>》:“条畅洞达中节操兮,终诗卒曲尚餘音兮。” 李善 注:“言声有条贯,通畅洞达而中於节操。”
释义:
节操,汉语词语,指人的气节、操行、正义感。
造句:
1、诚实,像我们所有的节操一样,应当分成消极的与积极的两类。消极的诚实便是西卜女人那一种,在没有发财的机会时,她是诚实的。积极的诚实是每天受着诱惑而毫不动心的,例如收帐员的诚实。
2、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
相关词语:
不拘小节白首一节柏舟之节卑躬屈节必操胜券秉节持重别生枝节不拘细节不修小节操刀必割操刀伤锦操翰成章操奇计赢操之过急操纵自如操刀制锦操斧伐柯操戈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