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学士
词语 | 翰林学士 |
---|---|
拼音 | hàn lín xué shì |
字数 | 4字词语 |
形式 | abcd式词语 |
意思:
官名。解释:
翰林学士,官名。学士始设于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唐玄宗时,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为宰相。北宋翰林学士承唐制,仍掌制诰。此后地位渐低,然相沿至明清,拜相者一般皆为翰林学士之职。清以翰林掌院学士为翰林院长官,无单称翰林学士官。
释义:
1.官名。唐玄宗开元初以张九龄﹑张说﹑陆坚等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司起草诏书及应承皇帝的各种文字。德宗以后,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亲近顾问兼秘书官,常值宿内廷,承命撰拟有关任免将相和册后立太子等事的文告,有"内相"之称。唐代后期,往往即以翰林学士升任宰相。北宋翰林学士仍掌制诰。清代以翰林掌院学士为翰林院长官,其下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清末复置翰林学士,仅备侍读学士的升迁。
造句:
1、李白曾经是翰林学士。
2、五代宰相的权力遭到枢密使、翰林学士和端明学士的侵夺和分割,受到极大限度的削弱。
相关词语:
爱人好士傲贤慢士把臂入林白衣秀士饱学之士博士买驴博学多才博学多闻不学无术不栉进士白屋之士笔翰如流笔墨之林博学洽闻不媿下学不愧下学不学无识才疏学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