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夺
词语 | 翳夺 |
---|---|
拼音 | yì duó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蒙蔽失误。解释:
(一)、蒙蔽失误。
《南齐书·文学传论》:“非唯识有不周,道实相妨,谈家所习,理胜其辞,就此求文,终然翳夺。”
释义:
必阗赤,即汉语令史,主管文书的官员。蒙古初起朔漠,尚无文书,凡发布命令,遣使往来,传递信息,只能依靠口头传达。1204年,成吉思汗从乃蛮俘虏了掌印的畏兀儿人塔塔统阿,命他用畏兀儿文的字母拼写蒙古语,创立了蒙古文字。此后蒙古统治者边使用这种文字来发布文书。掌管文书的人就叫必阗。随着对外扩张的不断进展,为了适应对新征服地区发布文书的需求,后来又陆续吸收了其他民族的知识分子来充当必阗赤,分别掌管各种文字的文书。
相关词语:
鳌里夺尊暴取豪夺褒贬与夺标情夺趣篡位夺权璀璨夺目搀行夺市扯鼓夺旗驰魂夺魄篡党夺权大节不夺夺人所好夺胎换骨夺门而出夺其谈经夺眶而出夺席谈经扼吭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