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
词语 | 战国 |
---|---|
拼音 | zhàn guó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公元前403—221年中国中原地区各诸侯国连年争战的时代解释:
(一)、时代名。自 周 威烈王 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 韩 、 魏 、 赵 三家分 晋 列为诸侯起,至 秦始皇 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止。现在多以 周元王 元年(前475年)至 秦始皇 二十六年(前221年)为 战国 时代。因当时诸侯大国连年战争,故称。
汉 刘向 《<战国策>书录》:“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 战国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战国 以前,君臣同书; 秦 汉 立仪,始有表奏。”
(二)、谓统治一方、互相交战的国家。
《管子·霸言》:“战国众,后与可以霸;战国少,先举可以王。”《北史·崔鸿传》:“自 晋 永寧 以后,虽所在称兵,竞自尊树,而能建邦命氏,成为战国者,十有六家。” 宋 苏轼 《石鼻城》诗:“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释义:
时代名。因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而得名。西汉刘向编《战国策》始作为时代名称。一般指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这个时期。
造句:
1、圣人不能为时,时至而弗失战国策。民谚
2、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屈原。这种说法流传的最广。楚王在宠信奸臣,排斥忠良,屈原屡劝不改,反被流放。在放逐途中,屈原听到秦国连败楚国,国家命运危在旦夕,于是在五月五日投河,就有了现在的端午节。
相关词语:
爱国如家安邦定国安邦治国安国宁家安国富民百战百胜百战不殆保国安民背城一战背水一战闭关锁国病民蛊国百战百败败国丧家败国亡家邦国殄瘁保家卫国兵凶战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