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彩
词语 | 翦彩 |
---|---|
拼音 | jiǎn cǎi |
字数 | 2字词语 |
形式 | ab式词语 |
意思:
(一)、古代正月七日,以金银箔或彩帛剪成人或花鸟图形,插于发髻或贴在鬓角上,也有贴于窗户、门屏,或挂在树枝上作为装饰的,谓之“翦綵”。(二)、形容花开繁茂。
解释:
(一)、古代正月七日,以金银箔或彩帛剪成人或花鸟图形,插于发髻或贴在鬓角上,也有贴于窗户、门屏,或挂在树枝上作为装饰的,谓之“翦綵”。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翦綵为人,或鏤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鬢,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 唐 李商隐 《人日即事》诗:“鏤金作胜传 荆 俗,翦綵为人起 晋 风。” 宋 苏轼 《次韵刘贡父春日赐幡胜》:“鏤银错落翻斜月,翦綵繽纷舞庆霄。”
(二)、形容花开繁茂。
宋 司马光 《独乐园新春》诗:“曲沼揉蓝通底緑,新梅翦綵压枝繁。”
相关词语:
班衣戏彩斑衣戏彩彩凤随鸦彩衣娱亲彩云易散错彩镂金彩笔生花当场出彩雕章缛彩赌彩一掷丰神异彩丰富多彩凤彩鸾章光彩夺目挂灯结彩光彩耀目光彩溢目光彩陆离